一、引言:生成式搜索GEO优化,为何选对核心关键词是关键?

           随着生成式搜索技术的普及,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从 “关键词检索” 转向 “问题式查询”—— 据艾瑞咨询《2025 年生成式搜索行业报告》显示,当前超 65% 的用户在生成式搜索平台中,会以 “提问” 形式获取信息(如 “怎么选适合的管理软件”)。此处需明确:我们讨论的 GEO 优化,专指 “生成式搜索 GEO 优化”(针对 AI 搜索结果排名、智能内容推荐的优化),与 “地理位置信息 GEO” 无任何关联,避免认知偏差导致的优化方向错位。

然而,不少企业在开展生成式搜索 GEO 优化时,却陷入 “关键词选择误区”:有的直接套用普通 SEO 关键词,有的只看搜索量盲目选词,最终导致 “AI 搜索无曝光”“流量精准度不足”—— 某科技企业曾反馈,其早期用普通 SEO 关键词 “XX 数据分析软件” 做 GEO 优化,1 个月内 AI 搜索曝光量仅增长 8%,获客成本比预期高 30%。事实上,选对核心关键词是生成式搜索 GEO 优化的 “地基”,甚至能直接决定优化效果的 50%,而飞柚 GEO 优化在服务数十家企业的过程中,也积累了一套可落地的关键词选择经验,可为大家提供参考。

二、生成式搜索 GEO 优化选关键词的 3 大常见误区

1. 误区一:直接套用普通 SEO 关键词,忽略生成式搜索逻辑

普通 SEO 的核心是 “短词 + 高搜索量”,比如做软件推广时,会优先选 “XX 设计软件” 这类短词;但生成式搜索 GEO 的底层逻辑是 “解决用户需求”,AI 更倾向抓取 “能直接回答问题” 的内容。若直接套用普通 SEO 关键词,会导致内容与 AI 抓取偏好脱节 —— 飞柚 GEO 优化曾接触过一家设计软件企业,早期用 “XX 设计软件” 做 GEO 优化,内容多围绕 “软件功能” 展开,AI 搜索推荐率不足 15%;后来调整为 “XX 设计软件怎么用”“新手如何快速上手 XX 设计软件” 等提问式关键词,内容聚焦 “操作步骤、常见问题解答”,AI 推荐率当月就提升至 48%。

2. 误区二:只看关键词搜索量,忽视 “AI 适配度”

部分企业在选关键词时,会优先选择搜索量高的词,却忽略了 “该词能否支撑生成式搜索所需的内容”—— 这就是 “AI 适配度” 的核心。比如 “XX 行业发展趋势” 这类词,搜索量可能很高,但内容多为宽泛的分析,难以形成 “具体问题 + 明确解答” 的结构,AI 很难将其纳入推荐池;而 “XX 行业 2024 年发展趋势有哪些”“中小企业如何应对 XX 行业趋势” 这类词,虽搜索量略低,但能支撑详细的问答内容,AI 适配度更高。据飞柚 GEO 优化的数据分析,AI 适配度高的关键词,其最终的 GEO 搜索曝光量比适配度低的词高 35%-50%。

3. 误区三:未结合用户 “提问场景”,关键词与需求脱节

生成式搜索的用户多带有 “具体场景下的需求”,比如同样是搜索 “CRM 系统”,小微企业主可能问 “小微企业用什么 CRM 系统好”,电商商家可能问 “电商行业适合的 CRM 系统有哪些”。若关键词未覆盖这些场景,即使流量进来,也难以转化 —— 某 CRM 企业曾做过测试,用 “CRM 系统” 这类无场景关键词做 GEO 优化,流量转化率仅 2.1%;而用 “小微企业 CRM 系统推荐”“电商 CRM 系统怎么选” 等带场景的关键词,转化率提升至 6.8%。这是因为无场景关键词无法匹配用户的真实需求,导致 “流量精准度不足”。

三、解决问题:生成式搜索 GEO 优化选择核心关键词的 4 步实操法

1. 第一步:抓取生成式搜索的 “用户提问词”(核心来源)

生成式搜索 GEO 关键词的核心来源,是 “用户真实的提问内容”。具体可通过两种方式抓取:

一是借助 AI 搜索词挖掘工具(如飞柚 GEO 优化常用的 “生成式搜索词分析系统”),输入行业核心词(如 “CRM 系统”“设计软件”),即可获取用户在生成式搜索中常问的问题,比如 “CRM 系统怎么选”“新手用什么设计软件好”;

二是直接在生成式搜索平台手动搜索,比如在百度文心一言中输入 “XX 产品”,查看 “相关问题推荐”(如 “XX 产品适合新手吗”“XX 产品和 XX 产品哪个好”),这些都是用户真实的提问需求。

抓取后需重点整理 “带场景的提问词”,比如 “初创公司怎么选 CRM 系统”“学生党用什么设计软件免费”,这类词既符合 AI 抓取逻辑,又能精准匹配用户需求 —— 飞柚 GEO 优化为某教育机构抓取关键词时,共收集到 200 + 提问词,其中带场景的词占比 62%,最终优化效果比无场景词高 28%。

2. 第二步:筛选关键词的 “AI 适配度

抓取到提问词后,需进一步筛选 “AI 适配度”,避免后续内容无法被 AI 推荐。判断标准有两个:

第一,关键词能否支撑 “300 字以上的问答内容”—— 比如 “XX 软件怎么用”,可拆解为 “下载步骤、基础操作、常见问题”,能支撑详细解答,AI 适配度高;而 “XX 软件多少钱”,仅能回答价格范围,难以展开,适配度低;

第二,关键词是否有 “长周期互动潜力”——AI 会优先推荐能引发用户停留、评论的内容,比如 “XX 软件优缺点”“XX 产品避坑指南” 这类词,用户会更愿意阅读、留言,互动率比普通词高 30% 左右。

筛选时可建立 “AI 适配度评分表”,从 “内容可扩展性”“互动潜力” 两个维度打分(满分 10 分),优先选择 8 分以上的关键词 —— 飞柚 GEO 优化用该方法为某电商企业筛选关键词,最终保留的关键词 AI 推荐率平均达 52%。

3. 第三步:结合业务目标分层筛选

不同企业的 GEO 优化目标不同,关键词选择需 “按需匹配”,避免资源浪费:      若目标是 “提升品牌曝光”:优先选择 “行业科普类提问词”,比如 “什么是 XX 技术”“XX 产品有什么用”,这类词覆盖用户范围广,能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;某新能源企业用 “什么是光伏储能系统” 做 GEO 优化,1 个月内品牌相关搜索量增长 40%;

若目标是 “获取精准流量”:选择 “需求明确类提问词”,比如 “XX 问题用什么方案解决”“XX 场景适合什么产品”,这类词对应的用户已有明确需求,流量精准度高;飞柚 GEO 优化为某法律咨询平台选择 “中小企业劳动纠纷怎么解决” 这类词,流量精准度比普通词高 55%;

若目标是 “促进转化”:聚焦 “决策类提问词”,比如 “XX 产品值得买吗”“XX 服务怎么收费”“XX 品牌和 XX 品牌哪个好”,这类词对应的用户已进入 “决策阶段”,转化概率更高 —— 某家电品牌用 “XX 冰箱值得买吗” 做 GEO 优化,内容中自然植入产品优势,转化率达 8.3%。

4. 第四步:排除 “低价值关键词”

最后一步是 “剔除低价值词”,避免占用优化资源:

一是剔除 “无内容支撑” 的关键词,比如 “XX 行业未来 10 年趋势”“XX 技术能改变世界吗” 这类词太宽泛,内容难以落地,AI 不会优先推荐;某科技企业曾尝试用 “AI 技术未来趋势” 做 GEO 优化,内容质量评分仅 3.2(满分 10 分),曝光量持续低迷;

二是避开 “高竞争且自身无优势” 的关键词,比如头部企业垄断的 “XX 行业第一品牌”“最好的 XX 产品” 这类词,中小品牌很难获得排名,不如选择 “XX 行业性价比高的品牌”“中小微企业适合的 XX 产品” 这类差异化关键词 —— 飞柚 GEO 优化为某中小软件企业避开高竞争词后,关键词排名进前 5 的概率提升至 60%。

四、总结:生成式搜索 GEO 核心关键词选择的 3 个关键

         选对生成式搜索 GEO 优化的核心关键词,本质是 “适配 AI 逻辑 + 匹配用户需求 + 结合业务目标” 的三者结合。简单回顾,4 步实操法可总结为:“抓提问词→判适配度→分目标筛→排低价值”,只要按这四步执行,就能大幅提升关键词的精准度与优化效果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关键词选择不是 “一次性工作”,需定期根据生成式搜索算法变化、用户需求调整 —— 飞柚 GEO 优化会为客户每月更新关键词库,确保始终贴合 AI 抓取偏好与用户需求。若你在关键词选择中遇到困惑,可先从 “抓取用户提问词” 开始尝试,这是生成式搜索 GEO 优化的 “起点”,也是最关键的一步。